当同行都在讲故事时,他证明“笨方法”也能赢
2018年智能设备行业最热那阵子,所有论坛都在谈论章涛的某个决定:拒绝为产品增加“AI摄像头”概念。当时有投资人承诺追加3000万,只要在产品手册里加上三页算法参数说明。“我们测试过37次,这颗摄像头的核心价值是对焦速度和弱光表现。”他在全员会上把测试报告摔在桌上,“该讲技术的部分,就别用玄学凑数。”
这个杭州人带着26人团队,最终用22个月把设备对焦速度做到0.18秒。现在回看行业数据会发现,当年大肆宣传AI功能的企业里,有43%已转型或倒闭。
办公室里种辣椒的CEO
走进章涛的办公室,最先注意到的不是满墙专利证书,而是窗台上三盆辣椒。这源自他“奇葩”的管理哲学:
- 每完成一个产品节点,团队必须共同养护作物
- 项目延期时,辣椒要搬到对应负责人桌上
- 收获的辣椒做成员工餐调料,营收达标才加菜
“农业是最诚实的产业,该施肥时少给一克氮都不行。”他认为科技公司该学这种态度。这套方法真见效:核心团队在行业平均流动率48%的环境下,保持了连续5年零主动离职。
撕掉“技术狂人”标签的真实日常
凌晨两点的消息记录,揭穿了章涛最大的谎言:
时间 | 沟通内容 |
---|---|
02:15 | 回复生产总监:第五次建议可以不采纳,但需重测数据 |
06:30 | 在家长群回复:周三亲子运动会保证到场 |
11:20 | 驳回市场部“元宇宙联名款”提案,附三篇论文链接 |
这种高压节奏里,他居然保持每周四天家庭晚餐。“高效率不是靠熬夜,是靠做减法。”他淘汰了所有周报月报,会议从不超过25分钟。
那些被误读的“固执”时刻
2021年某主流媒体用《章涛:完美主义者的困局》作专题标题,却遭到本人电话抗议:“我容忍过的瑕疵比你们想象的更多。”他举例说:
- 允许新项目有15%容错预算
- 员工提案只要逻辑自洽就可试错
- 供应商交货延迟需附改进方案而非道歉信
这其中的尺度很难把握。有次临时更换电路板供应商,新品发布会前48小时,他顶着黑眼圈修改了17版演讲稿,只为准确解释技术参数调整。
拒绝融资背后的生存智慧
在创投圈流传着一个谜题:章涛的公司为何能在B轮后停止融资?对比两组数据也许能找到线索:
指标 | 行业均值 | 章涛团队 |
---|---|---|
研发成本占比 | 18% | 31% |
营销费用占比 | 22% | 9% |
专利转化率 | 37% | 89% |
“我们不是反对资本,只是不想用讲故事来融资。”他要求每个产品必须有三个实际应用场景,这直接导致某语音助手项目被砍——虽然技术领先,但找不到足够多真实需求。
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,章涛总指着办公室辣椒开玩笑:“要是哪天枯死了,说明我该退休啦。”这种近乎偏执的务实,或许才是科技行业最稀缺的特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