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“爆款制造机”,而是“用户需求翻译官”
很多人觉得天美影视的成功靠的是大数据算法,其实他们的内容团队每天只盯着两件事:用户真实弹幕数据和社交媒体上的野生讨论。比如去年出圈的职场剧《破茧》,编剧组在知乎扒了300多条匿名职场吐槽,把“凌晨三点改方案”“团建比上班还累”这些真实细节直接揉进剧本。观众看剧时疯狂刷屏:“这编剧绝对上过班!”
比起同行爱用流量明星+大IP的套路,天美影视更愿意把钱花在“看不见”的地方:
- 专门设立用户洞察部,每月分析5000+条观众私信
- 每部剧开拍前做三轮素人焦点小组测试
- 开发AI情绪分析工具,实时监测观众观剧微表情
把“选择权”真正交给观众
在天美影视的App里,你可能会发现这些反常规操作:
功能 | 行业常规 | 天美方案 |
---|---|---|
倍速播放 | 最高3倍速 | 可调0.5-2.0倍,精确到0.1倍调节 |
跳过片头 | 全局设置 | 每部剧单独记忆观看偏好 |
弹幕设置 | 透明度调节 | 可按角色/关键词过滤弹幕 |
他们的产品总监说过一句狠话:“观众用2倍速看剧不是用户的错,是我们内容不够抓人。”这种“用户本位”思维让天美影视的完播率比行业均值高出43%。
技术宅的影视革命
去年上线的“AI导演剪辑版”功能让业内炸锅。这个功能可以:
- 根据你的观看历史智能重组剧情线
- 自动生成符合个人口味的专属片头
- 为动作戏爱好者生成加长版打斗场面
有观众在微博晒出自己和闺蜜看同一部剧的不同版本,结果就像看了两部剧。这种“一人一剧”的模式,让天美影视的会员续费率飙升至89%。
让好内容自己长腿跑
最近爆火的短剧《外卖小哥的第十八个生日》,最初只是平台用户上传的5分钟小视频。天美影视
这种“草根孵化+专业赋能”的模式正在改变行业规则:
参考文献
1. 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(国家广电总局)
2. 天美影视2024Q1用户行为白皮书(内部资料)
3. 影视行业用户体验调研(艾瑞咨询)